• 介绍 首页

    抚宋

  • 阅读设置
    第1373章
      为了聚拢人心,稳定局势,定都江宁府的第一年,朝廷便举行了新朝廷主持下的第一次科考。
      当时萧诚还在忙着算计辽国人以及伪赵伪齐,这一块自然是兼顾不了。
      但现在,他终于腾出手来了。
      大宋的教育体系其实是相当完备的。
      国子监之下设了六个专科学校,教授律学、算学、书学、画学、武学、医学,算得上是门类比较齐全的教育体系了。
      只不过随着抑武重文的朝廷方略定下来之后,书学这一脉便一骑绝尘,将其它学科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曾任大宋首辅的韩琦的一句东华门唱名方是好男儿,更是将这股子风潮推到了顶峰,其它学科,基本上也就一蹶不振了。
      时人都忙着去读四书五经,去学诗词歌赋,以期能用这些东西来搏一个东华门唱名,能搏一个光耀门楣,封妻荫子,其它一切,自然就是落了下乘。
      律学也好,算学也罢,抑或是医学,也被不屑地说一声匠气。
      就更遑论于武学了。
      东京还没有被攻破的时候,时任国子监武学教授的是一帮老学究,而武学名义之上有学生百余人,其实常去听课的也不过一二十人罢了,教的《武经七书》包含了《孙子》《吴子》《尉缭子》《黄石公三略》《姜太公六韬》《唐李问对》等。
      说起来这些书自然是极好的。
      可书终究是死的。
      即便将这些兵书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又如何呢?
      不能灵活地运用,不能与战场之上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那书读得越多,可就真是越害人了。
      你怎么可以指望那些一辈子都没有见过战场的老学究们,在武学里教出一名合格的军将呢!
      萧诚当然要对眼下大宋的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这样的改革,从下到上是行不通的。
      唯有一招,从上往下来改。
      如果说高考是现代教育的指挥棒,那科举考试,便是大宋教育的指挥棒了。
      第一个要改的,自然便是国子监下设的六所专科学校。
      能考到这六所专科学校之中读书而且能成为上舍生的,是够资格直接成为官员的。
      今年秋季的国子监招生,所有人赫然发现,六大专科学校的名额与往年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书学的招生名额,较之律学、武学、医学、算学而言,竟然少了许多。如果说这个标志还不够明显的话,那刚刚结束的天宋三年的进士试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卷子是首辅萧诚亲自出的。
      考了二天。
      第一天考策论,也就是对天下大事的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题目很宽泛,考生尽可以捡着自己擅长的来,当然,想要写出有实际东西的内容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过考虑的这一阶的主考官是萧诚,那么要写的东西,也就很明了。
      投其所好嘛。
      第二天,考综合。这就是一个新的玩意儿了,以前压根儿就没有。而大大的一张卷子上的内容,五花八门,但毫无疑问,全都是一些实务,囊括了律学、算学、地理等等。
      第二天考完,九成以上的考生已经面无人色了。
      而根据朝廷事先颁布的录取规则,策论与综合各占五成。
      本以为综合就是考诗词歌赋、考四书五经的考生,彻底坐腊。
      江宁哀鸿遍野。
      原先的那些进士大热门,基本上要全军覆没了。
      对此,萧诚是相当得意的。
      他相信,以东南诸地在教育之上的雄厚实力,在接下来的几年之中,必然会迅速地调整他们的教育方针,书学将只会作为一门基本学科而存在,而其它在某些人眼中的杂学,将很快在教育上占据主流。
      而这,仅仅还只是第一步。
      接下来,萧诚还想将农学、商学、机械等一系列的关乎国计民生的学生,纳入到国子监的学科体系中来。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当国子监里面为这些学科设立了一条通道之后,地方上才会重视,而更多的教授这样技艺的人,才能获得更高的地位,也才能让这样的技术类学校如同现在的那些私学一样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地成长起来。
      如果有可能,萧诚希望自己麾下的官员们,绝大部分都是学这些实际技术的人出身。
      就像如今的农学,在江宁就绝对是一门显学了。
      因为小官家痴迷于农学,一门心思地在培植更好的农作物种子之上大步流星,司农寺的几个原本不受人待见的农学博士,如今出入皇宫如同出入自家后院,岂能不让人眼红,也不知有多少人在暗地里钻研这门学科?
      据萧诚所知,江宁便有好几个大家族专门高薪请了不少的经验丰富持老农人在自家培植产量更高的作物,以期一鸣惊人,在小官家眼中好好地露个脸。
      对于这样的结果,萧诚乐见其成。
      他甚至还为不少农作物的优良种子开出了悬赏。
      当然,其它的学科想要出头,还需要假以时日。
      必竟工匠,在时人眼中,可并不是一个什么褒义词。
      而商学,更是争议颇大。
      即便是萧诚这一派系之中,也意见不一。
      这一次的国子监改革,萧诚的重心,还是放在了武学之上。